唐朝墩古城遗址位于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城东北角,是新疆现存的唐至元时期的一处规模较大、内涵较丰富的重要遗址。
12月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八里坪遗址考古新发现。
今天(2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在浙江举行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
水稻是什么时候开始被人类采集利用? 从野生到驯化的过程是怎样的? 这些问题受到社会和学术界高度关注。
记者2月1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持续工作4年,在浙江省绍兴市发现了一片大型遗址群——亭山遗址群。此处遗存丰富,建筑等级高,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核心区,可能与越国都邑有关。
青池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将天津地区人文史提早到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
在河南省周口市朱丘寺遗址进行的考古发掘中,发现了距今约4000年夏代粮食仓储建筑。
近日,2023年九间遗址考古项目验收会在大庆市举办。
磁山文化,是一种以筒形直壁盂和鸟头形支脚为特征的考古学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偏晚阶段,分布于太行山东麓的冀南豫北地区,因最早发现于武安市磁山遗址而得名。
近年来,周口地区发现夏文化遗址达140多处,规模大小不一,地域分布遍及十个县(市、区)。
浙江宁波又发现一处史前文化遗址——陈王遗址。
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近期获多项考古新发现,为长江中游文明的起源和演进提供关键样本。
国家文物局10月1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通报了南海西北陆坡一号、二号沉船遗址等3项重要考古成果。
10月9日,浙江余姚市第一实验小学地块考古成果公布,在该校操场区域新发现的遗址为汉六朝时期余姚市城外一处聚落居址。
日前,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辽宁朝阳马鞍桥山遗址、山东邹城邾国故城遗址、北京金中都遗址等4项“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
记者日前从北京市考古研究院获悉,北京金中都遗址发现一处大型建筑基址,这是目前金中都考古发现的最大的“官式建筑组群”,其中部分建筑组群初步推断为皇家寺院。
国家文物局9月28日举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了吉林和龙大洞遗址等4项重要考古成果。
记者从江苏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江苏新发现一处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遗址。
重庆市巫山县龙骨坡遗址2023年度考古发掘项目16日在当地正式开工,标志着该遗址启动第五阶段的发掘工作,有望出土更多古人类、古生物化石及相关人工制品。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朝阳凌源市万元店镇热水汤东山遗址的考古发掘,共发现辽代窑址7座、清代墓葬2座,出土文物30余件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