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墓葬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对照历史文献综合分析,武王墩一号墓主人身份基本可以确认为《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战国晚期楚考烈王。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1月6日透露,2024年为配合土地储备工作,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小堡子村东南的小堡子西汉列侯墓园开展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近700座。
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及美国斯坦福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聚焦我国浙江上山文化遗存,利用多种微体化石分析技术,发现了东亚最早酒类酿造证据,揭示了一万年前上山遗址稻米酿酒技术。
12月5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外发布八里坪遗址考古新发现。
今天(22日)下午,国家文物局在浙江举行了考古中国重大项目进展发布会。
记者11月7日从南京市考古研究院获悉,三国时期东吴重臣张昭家族墓在江苏南京被发现。这是南京地区继丁奉家族墓后发现的又一东吴重臣墓地,是东吴时期墓葬考古的重要发现。
10月28日,记者从郑州大学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获悉,该中心科研团队首次对海昏侯墓出土的蒸馏器进行仿制和模拟实验,证实其具有蒸馏酒的功用。
提到CT(计算机断层扫描),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医院常用的一种影像检查技术,实际上,CT的应用非常广泛,就连考古工作也能用上CT。
古人是怎样发酵奶制品的?通过对迄今最早的奶酪制品——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奶酪”样本进行研究,我国科研团队实现了国际首个古代奶制品遗存宏基因组研究。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针对云南金平龙脖河遗址的一项最新研究,提出了中国西南山地青铜时代“山地冶金传统”新认识。
西班牙科学家开展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原产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有2000多年历史的白葡萄酒,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古老葡萄酒。
4月16日,记者从国家文物局了解到,“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于当日在安徽省淮南市召开,会上发布了武王墩墓考古新发现——武王墩墓主墓(一号墓)规模大、出土文物规格高,是目前考古发掘的楚国最高等级墓葬。
记者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了解到,近日该馆专业技术人员在湖南常德开展古生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时,采集到一块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大型海绵化石,距今约5.4亿年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三星村遗址近日又有新发现。考古专家介绍,此次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骨器、玉器、石器等,距今约6300年。其中,一件大穿孔石钺尤为珍贵,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史前保存完好的最大石钺。
记者2月1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持续工作4年,在浙江省绍兴市发现了一片大型遗址群——亭山遗址群。此处遗存丰富,建筑等级高,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核心区,可能与越国都邑有关。
近日通过天津市文物局组织的专家验收评估,取得重大考古收获,首次发现旧、新石器时代过渡遗存。
《睡虎地西汉简牍》第一卷《质日》成果发布暨学术座谈会6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专家通过解读,还原了西汉早期一名基层吏员的生活百态。
青池遗址新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将天津地区人文史提早到距今约8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中期阶段。
近日,2023年九间遗址考古项目验收会在大庆市举办。
第五届“世界考古论坛”上海举行,三星堆遗址获评重大田野考古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