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许万虎 严勇
近日,我国研究人员针对云南金平龙脖河遗址的一项最新研究,提出了中国西南山地青铜时代“山地冶金传统”新认识。相关成果近日已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世界史前研究》。
龙脖河遗址位于中越边境地带的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东南缘。2017年至2019年,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数次调查,共发现遗址点12处、古矿洞20余处。
龙脖河遗址炼炉集群。(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论文共同作者、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胡长城介绍,2019年,研究人员对其中多个遗址点进行发掘,发现炼炉、房址、灰坑等遗迹,出土石杵、陶铸范、坩埚残片等冶金生产工具,其中最重要的是清理出28座地穴式炼炉。
经系统研究发现,龙脖河遗址年代为公元前1400年至公元前50年间,集采、冶、铸一体,是目前中国西南山地及大陆东南亚地区发现年代最早、冶金“操作链”最完整的冶金遗址。
多年来,国际学界对中国西南山地及大陆东南亚地区冶金技术传播年代与路径存在争议。“龙脖河遗址考古对青铜时代冶金技术在中国西南山地及大陆东南亚地区的传播年代与路径进行了重新审视。”胡长城说,结合云南另一处冶金遗址吉岔遗址的考古研究,团队获得了最新的测年数据,认为中国西南山地应在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400年间进入青铜时代。
据介绍,“山地冶金传统”的特征包括山地选址、石质矿采工具与加工技术、地穴式炉及耐火技术、双合范和坩埚及其熔铸技术等,为观察我国西南地区青铜时代冶金与西南山地的青铜文化提供了新视角与新方法。
此外,研究团队还通过对中国西南山地及大陆东南亚地区古代冶金遗存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冶金技术以伊洛瓦底江、怒江、澜沧江等南北向河流作为通道、由中国西南山地进入大陆东南亚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了关于冶金技术传播线路的研究。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