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科研团队通过研究发现,哺乳动物大脑深部脑区中名为“视交叉上核”(简称为SCN)的神经元集群,可通过众多神经元的“集体决策”计算时间,时间解码准确率可达99%。
记者1月3日从西湖大学获悉,该校生命科学学院特聘研究员贾洁敏团队的相关研究,揭示了神经元调控大脑血流新路径。
《自然·医学》6日发表的一项论文报告,用植入神经假体进行针对性脊柱硬膜外刺激,改善了一名因帕金森病造成严重运动障碍人士的步行和平衡能力。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提出一种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新型神经调控技术,该技术在不影响大脑其他神经环路情况下,可对帕金森病累及的关键神经环路进行精准靶向干预,为帕金森病临床治疗提供潜在全新策略。
类脑神经元器件,即通常所说的类脑芯片,是指利用神经形态器件去模拟人脑中的神经元、突触等基本功能,再进一步将这些神经形态器件联结成人工神经网络,以模拟“大脑”的信息处理和存储等复杂功能。
科学家一直尝试将仿生手长期集成到佩戴者的神经和骨骼系统中,据11日发表在《科学·机器人》杂志上的论文,这一实践首次取得成功。
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发表一篇神经科学研究论文,研究人员描述了小鼠母亲响应幼崽呼唤背后的神经回路,认为这一机制对于随时间推移维持小鼠的母性照料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