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0日发表在《天文学与天体物理学》和《天体物理学杂志》的两篇论文,两个不同天文学家团队借助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在已知最遥远的星系JADES-GS-z14-0中发现了氧元素。
《天体物理杂志快报》19日报道,“天关”卫星在邻近的小麦哲伦星系,捕捉到罕见的X射线双星系统。
记者30日获悉,利用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邹虎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95个极端贫金属星系以及128个极端贫金属星系候选体。
天文学家在后发座(Coma Berenices)发现六个地外行星围绕一个附近编号HD110067的明亮恒星运行。
通过分析“紫外近红外光学北部巡天”(UNIONS)望远镜提供的图像,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银河系内发现了一个新卫星星系大熊座Ⅲ/UNIONS 1。
由中国天文学家主导、来自全球近20个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国际团队,揭示了困扰天文学家许久的超致密矮星系起源之谜。
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的最新成果为Ia型超新星的形成提供了一种新通道,并为自转较慢的孤立脉冲星的起源提供了一种新解释。
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人员通过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WST)发现,宇宙早期的明亮星系可能是大质量恒星形成爆发的产物,这种形成爆发使早期星系比人们对“宇宙黎明”的预期更亮。
NASA分享了哈勃太空望远镜在2023年10月第一周每天拍摄的一个星系的新图像,作为他们“星系周”的一部分。
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在最新一期《天体物理学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在整个宇宙中占主导地位,而且非常常见。
美国和法国天文学家发现了首个“星系气泡”,这是一个难以想象的巨大宇宙结构,被认为是宇宙大爆炸后遗留在银河系“后院”的化石残骸。
天文学家使用射电望远镜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探测到了一个遥远星系的磁场,该星系距离地球110多亿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