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0日获悉,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和青海省地质调查院近期在青藏高原东北部的东昆仑大格勒地区,新发现了与碱性岩—碳酸岩杂岩共生的铌—稀土矿。
记者4月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天文学系王挺贵教授研究团队,近期对黑洞潮汐撕裂恒星事件AT2023lli进行了多波段高频次监测。
记者从湖南省地质博物馆了解到,近日该馆专业技术人员在湖南常德开展古生物化石产地野外调查时,采集到一块保存完整的寒武纪早期大型海绵化石,距今约5.4亿年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孙林峰团队在第六大植物激素——油菜素内酯的运输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们发现了首个油菜素内酯的运输蛋白,对农业生产意义重大,研究成果3月22日发表于《科学》杂志。
美国艾姆斯国家实验室科学家发现了第一种非常规超导体,其化学成分在自然界中也能找到。密硫铑矿是自然界中仅有的4种在实验室培养后可作为超导体的矿物之一。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三星村遗址近日又有新发现。考古专家介绍,此次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骨器、玉器、石器等,距今约6300年。其中,一件大穿孔石钺尤为珍贵,是迄今发现的中国史前保存完好的最大石钺。
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通过研究宁夏同心出土的犀牛化石,该所科研人员发现近无角犀家族新成员——同心近无角犀。
记者25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近期国内多个团队合作,利用清华大学-马化腾巡天望远镜(TMTS),发现了一颗距离地球2761光年、轨道周期仅为20.5分钟的致密双星系统——TMTS J0526,并解密了其物理起源。
记者2月1日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持续工作4年,在浙江省绍兴市发现了一片大型遗址群——亭山遗址群。此处遗存丰富,建筑等级高,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越国核心区,可能与越国都邑有关。
记者29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获悉,通过研究太阳风对地球磁层的影响,该中心王赤院士团队揭示了地球磁层对流新模式,即向日面磁重联和背日面磁重联可以独立驱动磁层大尺度对流。
记者30日获悉,利用暗能量光谱巡天(DESI)数据,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邹虎领导的国际研究团队发现95个极端贫金属星系以及128个极端贫金属星系候选体。
美国西北大学科学家确定了一种以前未知的肿瘤免疫逃避调节因子ATXN3基因。
1月14日,有网民发视频称,北京、河北、山西等地天空疑有不明飞行物飞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