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2月12日消息,经公开征集评选,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登月服和载人月球车名称已于近日确定。登月服命名为“望宇”,载人月球车命名为“探索”。
2024年,嫦娥六号完成了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的壮举。今年,探月四期后续的嫦娥七号、嫦娥八号的研制工作也将稳步推进。
记者6日从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悉,基于嫦娥五号月壤样品,来自该所、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单位的科研人员采用多种古强度测试方法,成功获得月球20亿年前的磁场信息。
我国考察队员在南极格罗夫山发现了一块月球陨石,已根据国际惯例将其编号为GRV150357,并获得国际陨石协会陨石命名委员会审批通过。
近日,一项来自中国农业科学家的新研究发现,地球土壤中的细菌或许可以帮助航天员在月球土壤上种出植物。
月球特殊环境下的自然选择是月球玻璃具有超凡抗老化效应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都是说“火星移民”,月球比火星差在哪儿?
英国《通讯-地球与环境》最新发表一项研究称,已陪伴地球“共舞”近一个世纪的地球准卫星——近地小行星“振荡天星”可能来自月球。
研究人员利用新技术分析其中一块月岩中的锆石晶体,发现月球或形成于约44.6亿年前,比先前研究结果早4000万年。
智利科学家收集了有关月球南极5个陨石坑的水冰分布、倾斜角度和阳光照射的数据,并对其进行了排序,制订出一份建造月球基地需要考量的参数清单,挑选出了建造月球基地的最佳位置。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网站当地时间8月28日发布消息称,印度月球探测器“月船3号”携带的探月车在月球南极附近表面发现硫等多种物质。
新德里消息: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当地时间23日宣布,“月船3号”月球探测器已着陆月球表面。
俄罗斯国家航天集团20日发布消息称,俄“月球-25”号探测器偏离设计轨道后与月球表面相撞坠毁。
近日,吉林大学获得了来自月球的岩屑样一份,这是东北地区获得的第一份月球样品。
2023年7月17日,国家航天局局长张克俭以视频方式与委内瑞拉部长理事会副主席、科技部部长加布里埃拉共同签署《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委内瑞拉玻利瓦尔航天局关于国际月球科研站合作的联合声明》,标志着委内瑞拉正式加入国际月球科研站计划。
国际月球科研站 0浏览 | 2023/7/20 18:04:35
月球潮汐力导致的地球白天缓慢而稳定的延长,曾停顿了十亿多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天体物理学团队最近发表在《科学进展》上的研究表明,从大约20亿年前到6亿年前,太阳驱动的大气潮汐抵消了月球的影响,使地球的自转速度保持稳定,白天的长度恒定在19.5小时。如果没有这十亿年的停顿,目前的一天24小时将延长至60多个小时。
月球潮汐 0浏览 | 2023/7/12 9:58:59
为吸纳社会优质力量参与载人月球车研制,探索与任务实施相适应的商业化研制模式,进一步提升工程效益,现面向全社会发布公告,征集载人月球车研制方案。
载人月球车 0浏览 | 2023/5/29 14:2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