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9-11日,上海国际工业材料展览会•铜将重磅回归,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N5馆再度成为全球铜业创新的风暴中心。
铜材料 上海国际工业材料展览会 0浏览 | 2025/3/25 15:52:51
9日,记者从西安交通大学获悉,该校前沿科学技术研究院及金属材料强度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学科材料研究中心的一项研究取得了新进展。
7月3日,由励展博览集团与中国有色金属加工工业协会携手打造的"上海国际工业材料展览会•铜"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幕。
记者27日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获悉,该院固体所能源材料与器件制造研究部蒋长龙、杨亮研究团队成功制备出可以多色超长室温磷光发射的碳化聚合物纳米点材料,磷光余辉最长达到49秒
华南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褚衍辉研究团队通过多尺度结构设计,成功制备了兼具超强力学强度和高隔热性的高熵多孔硼化物陶瓷材料。
近日,河南省濮阳市新修盲道像贴纸“一撕就掉”的情况引发关注。
通过对两种分子实施“麻醉”和“手术”,同济大学科研团队首次成功合成了分别由10个或14个碳原子组成的环形纯碳分子材料。
研究人员受自然界中沙塔蠕虫构筑巢穴过程启发,利用天然基黏结剂黏结沙粒、矿渣等各类固体颗粒,在低温常压条件下制备了力学性能优异的仿生低碳新型建筑材料,为在建筑领域中降低碳排放量提供了新思路。
21日,记者从中国科学院理化所获悉,基于多年的研究积累,该所研究人员在分离微球材料上取得重要突破,研制出全分散的亲水-疏水异质微球。
分离微球材料 0浏览 | 2023/9/21 17:15:37
你能想象每天使用的手机可以柔软贴身并且随意折叠了吗?新型弹性铁电材料的问世或许能让这些想法变成现实。
如今,位于福建北部山区的邵武市,正蝶变出一个新材料产业新高地。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3D打印的新型生物工程材料,可提供可持续和环保的解决方案来清除水中的污染物。
27日,记者从西北工业大学获悉,该校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王富生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采用脉冲电流来改善三维正交编织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的方法,并系统揭示了脉冲电流对正交编织复合材料冲击损伤的抑制机理。
美国纽约城市学院科学家在16日出版的《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称,将光捕获在磁性材料内可能会显著增强其固有特性,光与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也会得到加强。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领导的面向高能效神经形态计算的量子材料(Q-MEEN-C)项目报告了最新研究成果:他们发现相邻电极之间传递的电刺激也会影响非相邻电极,这被称为非局部性。
量子材料 0浏览 | 2023/8/10 18:19:59
近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的研究团队研发出了兼具弹性回复与铁电性的新型高分子铁电材料,有效解决了传统铁电材料在可穿戴领域难以在大形变下保持稳定性能的难题,填补了弹性铁电材料领域的空白。
韩国科学家使用一种聚丙烯聚合物,成功开发出一种纯净的自增强复合材料,其机械性能位居同类自增强复合材料榜首,有望替代飞机用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加速“空中出租车”时代的到来。
7月12日,《自然》杂志刊登中山大学王猛教授团队与其他单位合作的成果——首次发现液氮温区镍氧化物超导体。
美国科学家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表示,他们研制出的一种新型铁电聚合物,能高效地将电能转化为机械应变,有望成为一种高性能的运动控制器(致动器),在医疗设备、先进机器人和精密定位系统中大显身手,例如作为机器人的“肌肉”等。相关研究论文发表于最近的《自然·材料》杂志。
材料 0浏览 | 2023/7/4 10:05:39
利用纳米磁性复合材料和导电纱线,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科学家发明了一种智能纺织品,可感知和测量从肌肉弯曲到静脉搏动的身体动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