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的中华村,放眼望去一片绿意盎然。站在中华村鹰嘴桃基地上远眺的杨华,思绪不由得回到两年前,他刚到中华村驻村时的日子。
2021年5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派杨华到正安县流渡镇中华村担任驻村工作队员,开始了他的驻村生涯。带上简单的行囊,第一次踏上这片陌生土地的杨华,已在心里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有限的驻村时间里,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真正让中华村有所改变。”
700多个日子里,杨华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份初心。
“扶”村兴业“驻”华章
如何做好驻村工作?杨华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坚持为民的情怀,用“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务实与贴心,为老百姓办实事。
怀着这样一份为民的情怀,2021年5月,杨华驻村之初,就用沾着泥土的双脚,去丈量着脚下这片土地。
通过两个多月的密集走访,杨华发现村里在家的老人居多,行动不便,常常不愿意外出检查身体,导致身体积累了许多的小毛病。为此,他找到了“娘家”,积极争取了遵医附院党委的支持,为群众开展了一次免费义诊活动,并根据群众病情免费发放药品。
通过义诊活动,一下就拉近了他与村民的距离,大家都知道中华村来了个“医学院”的驻村干部叫杨华。到现在,经过他联系组织开展体检、义诊14场次,受益群众3000余人次。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开展义诊的同时,杨华与村支两委的干部们一起,经过考察研判后,决定在油菜种植方面做文章,明确了以中华村为核心,覆盖其他村的发展思路,并通过发展油菜产业带动乡村旅游,达到促进群众增收的目的。
说干就干!杨华和村支两委干部通过召开院坝会,走村入户鼓励群众种植油菜,并争取到产业帮扶资金10万元,采取“支部+合作社+企业+农户”发展模式,引进优质油菜品种,免费为村民发放油菜种子,大大增添了农户发展油菜产业的信心。
2021年,中华村试点种植了500余亩油菜,加上其他村的种植,流渡镇油菜种植达到了1200余亩。
2022年,尝到“甜头”的村民开始扩大油菜种植面积,还有不少村民也开始种植油菜,全村油菜种植面积达1300亩,带动全镇油菜种植达12000余亩。
群众的腰包鼓起来了,杨华却在谋划着做大产业链。
2022年年初,杨华与村支两委共同商讨,决定用好遵医附院党委援助的产业发展经费盘活闲置资源,将闲置的小学校舍改造成中华村菜油加工坊,并注册成立了正安县宏图粮油加工有限责任公司,通过了食品安全检测,农创小区为此落地中华村。
“去年,我们的米和油销售了3万多斤,今年我们扩大了规模,产量可以达到20万斤,可以覆盖全镇的油菜和水稻采收。”流渡镇中华村农创小区、菜油加工坊负责人旺许告诉记者。
2022年,菜油加工坊带动了中华村以及周边多个村寨发展油菜产业,促进群众增收近百万元,为乡村铺起了一条致富路。
如今,又是一年油菜丰收季,看着基地上忙着采收的农户,杨华对记者说了这样一番话:“我们驻村干部要做乡村振兴的‘领头雁’,驻村一方就要带动一方,要在有限的驻村时间里,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让村里的改变,不仅是当下。”
诚然,杨华驻村期间,协调各类帮扶资金31万元,用于中华村油菜、鹰嘴桃等产业发展,助力当地产业更加科学化、规模化发展,为中华村实现乡村振兴注入源源动能。
乡村振兴路上的“带货员”
“老板,一定要好好管护基地哦,今年已经接到上万斤的预订订单啦!”5月底,杨华到中华村鹰嘴桃基地走访时,和基地负责人王国杰交谈着。
说起杨华和王国杰的相识,有些“甜蜜”。2021年,王国杰的鹰嘴桃迎来第一年丰收,看着压弯枝头的鹰嘴桃,王国杰正在为销路发愁时,却迎来了杨华一行。
“这桃子又脆又甜!怎么会销不出去?”在得知王国杰的鹰嘴桃苦无销路时,杨华“自告奋勇”,当起了中华村鹰嘴桃的“带货员”。
“杨科长,帮我带50斤!”
“老战友,帮我邮20斤过来!”
“......”
杨华通过发朋友圈、微信群,将同事、朋友、战友发展为鹰嘴桃的第一批客户。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王国杰的鹰嘴桃一跃成为“抢手货”。
“2021年和2022年,每年杨科长都帮我代销了上万斤鹰嘴桃,销往到北京、上海、广州、福建等地。”王国杰笑着告诉记者,2022年,中华村鹰嘴桃产量10万斤左右,产值约80余万元。近几年来,鹰嘴桃种植基地带动当地1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
作为一名称职的乡村振兴“带货员”,杨华带的货可不只是鹰嘴桃。腊肉、蔬菜、鸡蛋、猪肉、菜油、大米、白茶......中华村的农副产品,都是杨华的带货产品。
为了节省成本,杨华将自己的轿车变成了“运输车”,县内、市内送货上门,每次返遵,后备箱、后座位总是满满当当装满了农副产品。
“驻村这两年,车子的里程从7万多公里跑到12万公里,都可以绕地球一圈啦!”杨华笑着告诉记者。
两年的时间里,杨华帮中华村带货超50万元,一份份农副产品,从中华村“飞”往全国各地。
提及“带货”的初心,杨华的回答很简单,“为民服务是军人本色,戎装虽脱,军魂不变。助力农产品‘出山’,是我作为退役军人、驻村干部为民初心的具体实践。”
杨华用心用情的帮扶,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杨科长这两年来,为我们村民争取免费体检,带领我们村民发展产业,我们打心底感激他。”流渡镇中华村村民李世伟告诉记者,为了表达感谢,村民们自发为他制作了一面锦旗。
“杨华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驻村干部,他工作思路清晰、工作能力强、作风务实,对基层和农村有极深的感情,在驻村期间深入村组带领群众发展产业,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向上对接争取产业发展资金,深受群众的信任,组织的认可。”流渡镇党委书记骆帝勇说。
作为“战友”,两年来的并肩作战,流渡镇中华村党支部书记郑策对杨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习近平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的回信中说: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要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杨华来中华村驻村这两年,用身体力行践行着这句话,给我们青年干部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700多个日子的驻村工作,杨华不仅得到了领导、同事的认可,获得了村民们的信任,他个人先后在2021、2022连续两年乡村振兴驻村工作考核中被评为“优秀”,驻村工作事迹入选贵州省高校“乡村振兴”理想信念教育基地展馆、遵义医科大学“身边榜样”事迹汇编,先后获得第二届贵州省“最美劳动者”、遵义医科大学“最美劳动者”等荣誉称号。
“荣誉是对我的肯定,更是鞭策。虽然两年的驻村工作即将画上句号,我工作的地方也将从乡村转移到我们医院,但是我的驻村工作并没有画上句号。我会继续当好村民的‘贴心人’‘带货员’,只要群众有需要,我依然会帮助他们代销好农副产品,力所能及地为老百姓解决实际的困难,将为民的初心践行下去。”杨华笑着告诉记者,目光十分坚定。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