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杂志社 > 要闻 > 产业 > 浏览文章

惠农区的小香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来源:宁夏日报客户端 日期:2023/5/31 17:00:28
2021年,静安村争取100万元项目资金后投资60多万元建设了6座菌菇大棚

“前两天刚出了一茬菇,卖了7000多元,最近我们正养棒,15天的养菌期决定着下一茬香菇的品质!”5月30日,在石嘴山市惠农区庙台乡静安村的菌菇大棚里,该村党支部书记刘建华边查看菌棒生长情况边向记者介绍,村民们在旁边忙着给菌棒翻堆,清理菌棒上残留的菇柄,棚顶的喷洒器不时转动,为大棚保持湿度。


5.31发现11.jpg


2021年,静安村争取100万元项目资金后投资60多万元建设了6座菌菇大棚;去年联合盛和恒业(宁夏)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打造“巨菌草-菌菇棒-香菇”循环产业,村集体实现经营收入42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增长至18752元;今年,6座新大棚正在扩建,建成后将实现菌菇四季种植。“现在菌菇种植成了村里的致富产业,我们年龄大的人在家门口也能打工,一个月赚3600元。”村民马配兰说。

在燕子墩乡海燕村,菌菇种植也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该村投资1825万元建成温室大棚81座,去年由村民试种,今年开始全面运营。随机走进一座大棚,只见一个个菌棒在铁架上或地上排列有序,棒上的“窟窿”展示着上一茬的丰硕成果。“今年第一批出菇2500多公斤都被商贩收走了,卖了2万多元,根本不愁卖!”该村党支部书记马守芳高兴地说。


5.31发现12.jpg


村民姚如宝承租的大棚里,他和妻子拿着塑料筐,看到香菇就小心翼翼地摘下放入筐中。姚如宝是村里第一批种菇人,去年村里大棚建好后,村里动员在新疆务工的他返乡养菇。“当时觉得菌菇产业行情好,就回来承包了4个大棚搞种植。”他说。

种植第一年,“尝鲜”的姚如宝只收回了成本,但他坦言不担心今年的营收。“有了去年的种植经验,今年只会更好。”他笑着说。一旁的妻子补充道:“现在两个人都在家种香菇,既能赚钱,还方便照顾家里,比在外面强!”


5.31发现13.jpg


从庙台乡静安村到燕子墩乡海燕村,再到红果子镇下营子村,惠农区依托“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使菌菇产业从无到有,发展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如今,香菇产业成为该区带动增收的特色产业,小小香菇正释放出大“蘑”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TAGS:香菇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今日股指

板块行情

个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