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杂志社 > 要闻 > 消费 > 浏览文章

网红食品冒充“高学历”,刺痛了谁?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日期:2023/12/25 14:24:44
近日,打着“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农大”开发等旗号的“高学历”零食受到追捧。

近日,打着“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农大”开发等旗号的“高学历”零食受到追捧。然而据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调查发现,多款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的产品,不仅与科研机构没有任何关系,质量检测还不达标。

网红食品冒充“高学历”,刺痛了谁? 第 1 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出于好奇,笔者“回访”了一家曾经消费过的咖啡豆网店。几个月前下单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商品页面上超大字号的“农科院”三个字。而这次问及对方与XX农科院有何关系时,客服只是模糊回复“提供技术支持”。在被追问具体是何种支持后,对方先是表示“烘焙方面的技术”,后来又称无法提供详细说明。商家解释时支支吾吾、遮遮掩掩的态度,与此前宣传时“大张旗鼓”的姿态形成鲜明对比。

据央视新闻报道,这种“蹭高学历”、有意给消费者制造误解空间的情况并不鲜见。总结网红食品“学历造假”的千层套路,既有断章取义、偷换概念型,比如从业者利用自己的毕业院校造假,故意混淆“毕业院校”与“院校研发”“院校主办”;也有纯粹的无中生有型,比如某燕麦片宣称是山西省农科院研发、太原市营养师协会推荐的,可是上海市消保委求证后却发现并不属实。

一些商家之所以热衷于傍机构、蹭学历,主要就是想借此打造“健康营养”“高科技”“无添加”等宣传卖点。有些人在采购日常消耗用品时,通常不会花太多心思去比价、看配料、做攻略,这时候,醒目的农科院、农大等标识,就能有效营造一种值得信赖的假象,继而激发消费者的下单冲动。然而,这种冒充“高学历”乱象刺痛的却是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被“碰瓷”机构的声誉,以及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

我国广告法和电子商务法都明确要求:经营者不得欺骗或误导消费者,不得进行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对于此类乱象,相关科研院所应该积极维权。要知道,一些品质有问题、却能靠“傍机构”轻松实现月销过万的产品,给社会带来的潜在隐患不容小觑。一旦因质量等问题出现消费纠纷,无疑会给科研院所的公信力带来危害。而对于科研院所普遍反映的维权成本高、效率低等问题,市场监管部门也有必要探索搭建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的申诉渠道,使受害者不必因维权难望而却步。同时,只有在发现每一起“假学历”营销事件后都依法严惩,才能让商家有所忌惮。

网红食品冒充“高学历”,刺痛了谁? 第 2 张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面对网红食品“假学历”泛滥的情况,电商平台通过更明确的规范,对商家“乱标乱注”的行为进行约束,也是必要之举。目前,商家要营销产品的“假学历”,通常是在商品展示页、店铺头像等地显著标注“农科院”“农大”等词汇。针对这一特点,平台不妨利用图片、文字识别技术,及时发现可疑产品,并要求商家上传与宣传内容相匹配的证明材料。对于涉嫌虚假宣传的产品,该举报就举报,该下架就下架。

与一些人伪造学历、迟早会被戳穿一样,部分商家企图通过给产品加“虚假光环”的方式走捷径,也终究会给自身口碑带来反噬。

用心提高产品质量,而不是炮制各种名不副实的噱头,才能赢得消费者持久的信任。(李康尼)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今日股指

板块行情

个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