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林尽染秋意浓 纵横阡陌机声隆
八五六农场深入贯彻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秋收过后,积极推进“规模化格田替代一般格田”工作的落实,用一块块倾心打造的标准化格田,描绘着黑土地上的细微变化,为现代农业发展带来全新变革。
化繁为简·田成方
继“稻蟹”丰收、水稻收获、翻地作业后,八五六农场第十五管理区农业生产又有新“动作”,连日来,这个管理区积极组织机车开展格田改造工作,让大格田成为管理区水稻增收的“新密码”。
兰伟东在第十五管理区种植了190亩水田,种植面积不多,但67个小格田作业条件差、粮食产能低等现实问题,成为他农业提质增效的最大阻碍。如何在农时各环节上实现“弯道超车”?秋收后,他狠下心来,对自家190亩土地进行了“大手术”,三台整地机械齐上阵,将小格田中“多如牛毛”的池埂推平,并整体对土地进行找平作业。改造后他家水田将形成南北方向4条、东西方向3条池埂的6块规整大格田,同时,增加土地面积10亩。
“这几年大家都开始改大池子,我没事经常去看万亩蟹稻示范区,水稻长势和产量都挺好,改了大池子后机械作业效率特别高,今年我必须改一下,让我这‘一亩三分地’也能提高点收益。”兰伟东笑着告诉笔者。和种植户兰伟东一样,今年,八五六农场第十五管理区目前已有10余名种植户参与到格田改造工作中,涉及土地面积达到了3002亩。“下一步,我们还将继续深入开展格田改造工作,让大格田成为继辖区特色种养增收、订单种植增效后实现种植户提升收入的第三大突破口。”第十五管理区主任侯杰说。
乐享收益·高产田
如果把兰伟东家190亩水田67个小池子格田化整理成6个大池子比喻成“餐前甜点”,那么,了解下种植户吕向民的大格田增收“法则”,会让你“胃口大开”。
从2018年开始,八五六农场开始大面积进行格田治理。遵循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实施的原则,对碎片田、“巴掌地”、低产田等池埂进行削肥补瘦、截弯取直、去高添洼。并利用无人机遥感技术采取高程测量的方式对土壤高低差进行精准定位,绘制田块高低落差分布图,形成高清数字地图,测算地块高低差距离,辅助格田治理。吕向民就是格田改造的第一批受益人,他告诉笔者:“小地块变成大格田,池埂减少了,土地面积也有所增加,特别是插秧和收获的时候,机车作业特别方便,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开支。”
地块条件好,机械作业效率高,今年秋收,吕向民仅用7天时间就完成了水稻从收获、翻地到地块旱平免搅浆的全过程。在大格田带来的“红利”下,吕向民更是获得了效益“大丰收”,今年他种植的“齐粳10”优质水稻在标准水分条件下达到了1150斤/亩,更可喜的是,他家水稻在年初就以订单收购的形式卖上了高价。
节本增效·前景旺
大格田产生大效益,效益不仅仅体现在收益上,更包含在了节本中。据了解,经过改造后的高标准规模格田具有“一创两提三减”六大优势。
——“一创”即创造良好的田间作业条件,使整地、插秧、田间管理和收获等农事作业更加便利,为各项节本增效技术措施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两提”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机械作业效率,经过测算,改造后的高标准规模格田可增加实际耕地面积2%~3%,提升机械作业效率15%~20%,节约机械作业油料等成本6~7元/亩。——“三减”即减少用工成本、减少生产用水、减少对耕层土壤的破坏,高标准规模格田生产全程可节省人工费用15元/亩以上;节约生产用水100立方米/亩,节省灌溉成本5.5元/亩;通过“两田一路”或“两田一渠”的格田布局,增加轨道农业的推广应用,可有效减少传统拉苗机、轮式拖拉机对田间的破坏。“通过对辖区土地整体状况进行分析和整理,本着先易后难,先局部后区域再延伸拓展的格田改造方式,我们制定了《规模化格田替代一般格田工作方案》,计划利用5年时间,完成辖区内水田格田改造工作。”八五六分公司副总经理沈国春说。在大格田高标准的大框架下,八五六农场订单农业持续增长,今年,订单种植多点开花,有机水稻、蟹稻、鸭稻、鳅稻、虾稻、水蛭稻、黑稻米、优质米种植、“龙垦2021”订单水稻等种植面积突破了20万亩。近年来,八五六农场大力开展的规模化格田替代一般格田进度,呈现了逐年递增的可喜局面。今年,八五六农场将进行格田改造9万亩,并计划到2025年完成辖区全面积70余万亩的水田格田改造工作。本网讯(杨喜庆)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