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杂志社 > 科技 > 浏览文章

液氧甲烷火箭发展概览

来源:中国航天报 日期:2023/7/17 16:20:26
7月12日,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

7月12日,中国民营航天企业蓝箭航天的朱雀二号遥二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首款成功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的液氧甲烷火箭


7.13发现27.jpg


随着技术进步和需求变化,天然气在能源交易中的占比越来越大:1970年,受限于液化技术等,全球天然气贸易量仅有30亿立方米;到了2021年,这个数字已经超过1万亿立方米。日本、欧盟等逐渐以天然气作为主要能源,天然气提炼、处理、存储等技术更加成熟,助推甲烷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

天然气具有燃烧效率高、绿色环保、成本低、易制取等突出优点,作为天然气主要成分的甲烷也因此逐渐成为火箭发动机科研人员无法忽视的燃料选项。事实上,某些优质气田生产的天然气品质极好,经过液化处理后,不必额外进行提纯等步骤,就可以直接作为火箭发动机的燃料。

早在1931年3月,德国火箭先驱约翰内斯·温克勒就主持发射了人类第一枚液氧甲烷火箭——“休克尔-温克勒一号”。该火箭与如今的后辈“长相”区别很大,燃料储存于管内,唯一的发动机位于火箭中央。可惜该火箭仅飞到约60米高度,在那个年代也找不到实用价值,因此没能掀起波澜。

20世纪60年代,美国航天企业开始进行含甲烷火箭燃料实用化的早期探索,在液氧甲烷推进剂的制备、应用上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20世纪80年代,我国也开展了含甲烷火箭燃料发动机的预究工作,先后进行了甲烷、丙烷的电传热试验和推力室点火试验,取得了初步成果。众多航天动力研究单位积累了大量研究成果和经验,为液氧甲烷发动机飞天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欧空局、俄罗斯、印度等国也在进行液氧甲烷发动机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均未造出实用化发动机型号,研究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虽然各国航天对于含甲烷火箭燃料的研究工作开展得较早,但是由于种种限制和考量,整个20世纪里,液氧甲烷发动机都没能推动火箭入轨发射,而是保持着技术验证和探索者的身份,默默无闻。

直到21世纪20年代,在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技术沉淀后,液氧甲烷发动机终于抵达实用化阶段的“门槛”。几乎与此同时,可回收复用火箭技术逐渐成熟,促使液氧甲烷推进剂扬长避短,成为未来火箭动力的“新宠”。

在推进剂性能方面,液氧甲烷对比传统的液氧煤油各有优劣。在密度上,在相同设计条件下,液氧甲烷的组合密度比液氧煤油低20%左右,意味着液态甲烷的能量密度不如液氧煤油;而在比冲上,甲烷的理论比冲值比煤油略高3%,但比冲很容易受到诸如发动机循环方式等因素影响,因此煤油与甲烷的比冲可以说是基本相同的;在冷却效果上,甲烷展现出作为低温燃料的优势,得益于比热容指标,其综合冷却能力是煤油的3倍以上,并且作为含碳燃料,不易结焦积碳,这对于发动机实际使用效果来说更加“友好”。

在发动机维护性上,甲烷则有天生的优势。如今,可回收复用火箭成为大势所趋,液氧煤油火箭在回收后必须对发动机进行彻底清洗才能继续使用,而液态甲烷为强挥发性燃料,液氧甲烷发动机由此显著减轻了后勤维护工作量。

在火箭储箱等结构设计上,甲烷燃料的使用也给火箭带来了非常积极的影响。液氧作为氧化剂,沸点约为零下183摄氏度,甲烷作为还原剂,沸点约为零下161摄氏度,两者较为接近,远远不像液氧和液氢那样沸点温差悬殊。因此,选择清洁燃料时,液氧甲烷火箭便于使用低温推进剂共底储箱,从而有效降低储箱重量,缩短长度,促使火箭箭体减重,增强运载能力,还可以弥补在组合密度上的劣势。此外,甲烷的可挥发性强,因此储箱可以采用自生增压设计,进一步助力高效减重。

综上所述,液氧甲烷发动机性能强大,使用成本低廉,综合特性非常适合可回收复用火箭技术的发展潮流,成为新时代火箭的“宠儿”也就不足为奇了。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

今日股指

板块行情

个股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