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开发、对价市场,订单农业、协议收购,品牌溢价、流量变现……近年来,晋城市积极推广支部领办、联建共富、产业链条、土地盘活、能人带动、服务创收、文化输出、古堡活化、企地合作、特色小镇等村级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健全完善六项利益联结机制,使村域资源“活”起来,集体经济“壮”起来,农民腰包“鼓”起来。
高平市苏庄村整村打造“喜镇苏庄”。
健全“资源开发、对价市场”机制。泽州县大阳镇以“整治入市、租赁流转、作价入股、自我盘活”四种模式盘活古镇宅基地;高平市苏庄村通过古院落置换、租赁等方式,整合清代古民居,整村打造“喜镇苏庄”……晋城市鼓励村集体对农户长期闲置或低效利用的土地(山林、水面)、房屋等资源资产进行确权,通过承包、转租、拍卖、置换等方式,引入第三方公司开发经营,让村民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健全“持资入股、折股量化”机制。沁水县侯村村党支部引进生物基材料制品项目,通过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统一入股公司,入股村民每年分红;阳城县中庄村厘清古建筑群所有权,升级“布政李府”景区,公司运营后给农户分红……晋城市引导农户以土地使用权、自有设施设备、财政衔接资金、产业奖补资金以及折股量化的资源资产,入股到市场经营主体,通过“保底收益+按股分红”方式,增加农户财产性、经营性收入。
阳城县中庄村厘清古建筑群所有权升级“布政李府”景区。
健全“订单农业、协议收购”机制。高平市铁炉村构建黄梨全产业链,通过“订单式”“定向式”协议收购,带动2万余农户人均增收6000余元;陵川县对接市级百万亩连翘项目,通过规模经营、统一定价,实现农户收入翻番……晋城市深化“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参与到产、购、销及精深加工等产业发展全链条、各环节中,切实享受产业链拓展收益。
健全“岗位开发、服务创收”机制。沁水县嘉峰镇由镇党委、政府整合成立股份制公司,农户就地就业,村均集体收入达到288万元;城区玉苑村依托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建设,村集体成立劳务服务公司,组织村民统筹提供劳务、康养等服务,每人每年平均工资收入3.6万元……晋城市依托产业园区、城郊村企业集聚效应,鼓励村集体成立服务实体,承接建筑施工、家政服务、后勤保障等项目,优先吸纳本地村民长期就业或季节性务工,带动农户就业增收。
白马寺山高端康养示范区龙马湖。
健全“品牌溢价、流量变现”机制。泽州县司徒村打造多业态融合的“司徒小镇”,带动村民创业就业,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铁花”进行商业包装,巡演队员人均月薪达7000余元;高平市釜山村依托驻地企业长平煤矿消费需求优势,打造“田园康养综合体”,全村300余农户通过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居间服务、劳务输出、农产品销售等,人均增收3万余元……晋城市健全“旅游+文化+产业+体验+演艺+展销”文旅业态,发展乡村旅游、餐饮服务、休闲康养、观光农业、文娱演艺等特色经济,通过文化输出、品牌溢出效应,将文化软实力转化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健全“全民共享、二次分配”机制。阳城县樊溪河畔共同富裕先行区,依托皇城村景区辐射带动作用,吸收周边4村共建“五村一体”联合党委,实现五村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富裕;陵川县丈河片区整合15个村420万元政策资金入股羊明纳米新材料有限公司,去年各村集体收入全部突破10万元……晋城市探索跨区域创建党建联盟或党建共同体,通过“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龙头带周边”,支持资源匮乏、基础薄弱村利用帮扶资金、闲置资源,与经济强村共建共享、抱团发展,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泽州县司徒村打造并输出“千年铁魂”品牌。
晋城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推广发展集体经济“十种模式”,健全完善利益联结机制,能盘活农村资源、资产、资金,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内生动力、发展活力和抵御风险能力,走创新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之路。
据介绍,截至目前,晋城市围绕“十种模式”“六项机制”,已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典型案例,下一步将指导6县(市、区)再选择3—5个村进行试点推广,形成由点及面、辐射带动的示范效应。(文/牛前进、郭冰 图/晋城市委组织部)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