绚丽七彩互助。记者 陈俊 通讯员 互组 摄
初秋时节,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北山森林氧吧,山清、水秀、草绿、空气清新,慕名而来的游客在这里赏美景、品文化、赏民俗之余,纷纷被当地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创新推出的牦牛肉宴所吸引,通过游客网上传播,互助北山乡村振兴示范样板名扬四方。
牦牛,是加定镇乡村振兴中异军突起的新产业,也是农牧民群众发家致富的支柱产业,因牦牛常年在天然草场自然散养生长,常年饮雪山泉水、摄取名贵中草药,汇聚出典型代表意义的特色产业体系。
然而,受单一的销售形式、落后的经营方式及道路交通条件制约,北山产业振兴的“关键”面临“养在深闺人未识”窘境,“好牛肉卖不上好价钱”成为摆在产业振兴的“拦路虎”。
如何立足独有资源发展壮大绿色有机农畜产业,让一个好产业带火一地经济,一个“明星”品牌助推乡村振兴,成为摆在当地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地处互助县北部北山国家森林公园内加定镇,区域内林草资源丰富、动植物种类繁多、地质景观奇特,这座动植物宝库蕴含着巨大生态和经济价值,由此立足畜牧业现状,点状开发“全牦牛肉宴”,有效带动相关产业链与产业集群,进一步延长产业链、优化供应链、提升价值链,打造“绿色+特色”区域公用品牌。
“好生态孕育好产业,保护好生态环境是北山人的普遍共识,人人都是生态环保员更是行动自觉。”浪士当村党支部书记白索南才让介绍:“牦牛肉宴研发成功,就是生态与经济的有效切换,也是产业振兴的关键,现在我们不仅将地道的生态养殖牦牛肉端上了游客的餐桌,还将原来不值钱的牛下水开发为游客喜欢的美食,这比整头出售价格高出一倍多。”
“每天游客络绎不绝,开的农家乐快不够用了。牦牛肉基本桌桌必点,游客特别喜欢吃……”说话间,清境山居民宿老板鲁才项加已将一道道独具特色、香气四溢的牦牛肉端上了桌。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互助县在动员致富能人在县城开办北山牦牛肉专卖店、举办“寻味北山”牦牛肉节等产业振兴“卖点”基础上,紧跟时代潮流,瞄准数字化乡村振兴新路,大胆尝试“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走近北山”直播间,网上推介北山特产和旅游资源。
电商直播让“加定牧场牦牛肉宴”插上了翅膀,有效带动“高原臻品”走向更远,让北山的好产品转化为消费者口中的好味道,让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游客必到首选地。
加定镇党委书记张宝德介绍,今年1-8月,加定镇出售牦牛肉1.5万公斤,创收105万元。仅浪士当村秦新增才让创办的白牦牛原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就销售牦牛100多头,本村脱贫户秦下它加、乔才旦多吉在他的合作社屠宰牦牛,收入增加了1.74万元。县城的北山牦牛肉专卖店销售北山牦牛150多头,累计为脱贫户户均增收5万元。
“我们还尝试用山里的鹿角菜、蕨菜丰富菜品,满足不同食客用餐需求,上个月营业收入又增加了15000元。”鲁才项加介绍,把绿色生态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的经济价值,这就是靠山吃山。
在产业和旅游双重带动下,今夏,加定镇群众仅出售野山货和药材,就累积创收26万元,依托旅游兴办的民宿、农家乐增至86家,年收入均超5万元以上。
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唯美的旅游资源、绿色的畜牧资源等优势,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一切只是互助县在乡村振兴道路新“丰”景的一个缩影。
今年,互助县在“七彩农业”名片、全国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生动实践中,凭“北繁基地”核心区建设工程、规模化基地培育工程、“互字号”品牌打造工程、特色产业集群构建工程、农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等系列“组合拳”,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赋能。
在乡村振兴赛道上,互助县不断创新工作载体、积极拓宽路径、靶向破解瓶颈、激发内生动力,在强组织、兴产业、聚人才上做文章,激活高质量发展的“一池春水”,让乡村振兴“春色满园”。(记者 陈俊 通讯员 互组)
免责声明:
本站原创内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或转载,与立场无关,我们力求信息真实、准确,但文章、所示信息、提及内容仅供参考,无法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等,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转载的属于第三方的信息,已标注作者及来源,并不代表赞成或反对等任何观点,亦不对其真实性负责。